【新闻】“十四五”抽水蓄能重点项目黄金期建设热潮涌动

2024-09-12

随着立秋之后户外施工条件的显著改善,国家“十四五”抽水蓄能规划重点实施项目迎来建设“黄金期”。全国各地,从河西走廊到中原腹地,从昆仑之巅到东海之滨,三峡集团等建设单位正抢抓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施工,确保安全、质量与进度的同步提升。

一、项目全面铺开,规模与投入创历史新高
“十四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入加速期,作为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抽水储能已被国务院列入重大投资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全国抽水储能装机量已达约3800万千瓦,在建和规划项目数量超过200个,已建和在建规模将跃升至亿千瓦级。预计到2025年,我国抽水储能电站装机量将达到6200万千瓦,到2030年更将突破1.2亿千瓦,迎来抽水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期。

二、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
作为青海省首个在沙戈荒地区核准建设的抽水蓄能项目,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自9月1日正式开工以来,关键线路工程——引水系统、地下厂房主体工程正加速推进。电站上水库海拔高达3600米,是当前世界上3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装机容量最大、调节库容最大的在建抽蓄项目。面对极端气候条件和复杂地质环境,南山口抽蓄项目部精心组织施工,提前制定详细计划,并安排专人现场值班驻守,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和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通风兼安全洞、进厂交通洞及多条施工支洞的挖掘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
在浙江天台,国内最大单机容量抽水蓄能电站正紧锣密鼓地施工。该项目安装4台单机容量42.5万千瓦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国内之最。下半年以来,项目实现了下水库大坝全面填筑到顶,并完成了国内首套1000兆帕级钢岔管安装及机组蜗壳水压试验等关键任务。天台抽蓄公司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成功应用机组座环连带蜗壳延伸段吊装工法,节约工期十天;同时破解1000兆帕级高强钢技术难题,实现国内首台(套)装备工程示范应用。目前,项目已进入机组本体安装阶段,预计将于年内实现重要节点目标。

三、多地项目同步推进,形成全国建设热潮
除青海、浙江外,全国多地抽水蓄能项目也同步推进,形成了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甘肃张掖抽水蓄能电站于7月30日正式启动大坝填筑,标志着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湖北南漳抽水蓄能电站补充地质勘探洞顺利贯通,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岩壁梁开挖高质量完成,展现出行业先进水平。此外,广西、辽宁、云南、安徽、福建、广东、河南、山西、四川等地也相继开工多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规模达数千万千瓦,投资金额超过千亿元。

四、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提升项目建设效率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三峡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联合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施工质量。例如,在机组蜗壳吊装中,创新性提出机组座环连带蜗壳延伸段吊装工法,有效缩短工期;在材料应用上,成功研发并应用1000兆帕级水电用钢,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各项目部还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五、政策扶持与市场前景,助力产业持续发展
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快抽水储能电站核准建设步伐,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抽水储能投产总规模比“十三五”期间翻一番,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技术先进、管理优质的抽水储能现代化产业。市场方面,随着风光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抽水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方式,其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两万亿元。

六、结语
当前,国家“十四五”抽水蓄能重点项目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更多项目的相继投产发电,我国抽水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参建单位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确保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