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福建漳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建东南沿海电力系统示范工程

2025-02-2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要求,福建省漳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0.009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8.96亿千瓦时,是福建省“十四五”期间核准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闽西北地区首个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重点项目。电站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福建电网调峰能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工程规划与技术体系
漳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双洋镇中村村与赤水镇黄山村交界处,距厦门、泉州、福州直线距离分别为150公里、150公里和2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工程采用“日调节纯抽水蓄能”技术路线,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500kV开关站组成。上水库位于横坑溪支流大坂洋溪冲沟,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80米,总库容1206万立方米,调节库容892万立方米;下水库位于双洋镇中村村头村自然村,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9.1米,总库容1199万立方米,调节库容900万立方米。输水系统主洞全长3.2公里,采用两洞四机布置方案,设计水头差435米,单机额定流量68立方米/秒,引水隧洞围岩以Ⅱ类、Ⅲ类花岗岩为主,抗压强度达120MPa以上。

电站配备4台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30万千瓦,综合效率达82.3%,额定转速500转/分钟,机组启停响应时间小于2分钟,调频精度控制在±0.05Hz以内。配套建设的500kV开关站采用GIS户内布置方案,主变压器容量360MVA,高压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材质,设计耐压等级550kV,电磁辐射强度严格控制在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μT的限值内。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96%,其中水泵水轮机转轮直径4.8米,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整体铸造工艺,叶片翼型经CFD流体动力学优化设计,空化系数降低至0.08以下。

二、经济效益与能源转型支撑
漳平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福建省电网调峰核心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能源调节价值。项目建设期70个月,直接拉动地方建材、装备制造、工程施工等产业链产值增长超9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200个,其中技术岗位占比35%。电站投产后,年售电收入预计达7.8亿元,每年可为地方财政贡献税收1.2亿元,全生命周期(50年)累计替代标煤消耗约1.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万吨。

在电力系统调节方面,电站设计调峰填谷能力达240万千瓦,可消纳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出力15%以上,使福建电网日负荷率提升4.2个百分点。根据福建电力平衡分析,2030年全省最大峰谷差预计达25725MW,漳平电站投运后将填补调峰缺口9758MW的12.3%,降低火电调峰成本约2.3亿元/年。此外,电站黑启动功能可在电网全停后2小时内恢复80%负荷供电,显著提升闽西南地区供电可靠性。

三、生态保护与绿色施工实践
项目建设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全要素管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专项审查通过,共落实生态修复措施23项,环保投资占比2.7%。针对库区生态敏感问题,实施三大核心保护工程:

1.水生生态修复:在下游河段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每年投放厚颌鲂、光唇鱼等珍稀物种苗种50万尾,修复鱼类洄游通道2.6公里,设置过鱼设施4组;
2.陆生植被保护:对施工区6.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珙桐、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实施迁地保护,移植乔木1200株,建设苗圃基地35亩;
3.水土保持体系:采用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分层回填工艺,累计剥离表土42万立方米,实施边坡锚杆支护12.6万延米,挂网喷混凝土8.3万平方米,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8.5%。
施工过程全面推行绿色建造技术:混凝土生产采用工业固废替代30%水泥用量,减少碳排放1.8万吨;砂石骨料加工系统配置三级沉淀池与泥浆压滤机,实现废水零排放;TBM隧道掘进机应用比例达65%,较传统钻爆法降低粉尘浓度70%、噪音强度15分贝。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施工区PM2.5日均浓度稳定在35μg/m³以下,声环境质量达标率100%。

四、政策保障与实施进展
漳平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国家能源局2023年重点推进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3.5亿元,并纳入福建省2024-2028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清单。项目资本金比例20%,由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持股80%)与漳平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持股20%)联合出资,银行贷款部分享受LPR基准利率下浮10%的绿色信贷优惠。

工程前期工作高效推进:2023年5月完成投资协议签署,11月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2024年12月取得项目核准批复,同步完成土地预审、水资源论证、环评公示等13项专项审批;2025年1月完成主体工程招标,由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牵头EPC总承包。截至2025年2月,已完成施工营地建设、进场道路硬化、混凝土拌和系统安装等准备工作,主体工程开挖量累计完成18万立方米,占总量7.2%。

五、工程技术与管理创新
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智能运维等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1.地质勘探创新: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立高精度地质模型,钻孔取芯率达98%,较传统手段提升岩体结构面识别精度40%;
2.智能建造体系:部署BIM+GIS数字孪生平台,集成进度、质量、安全数据28类,实现混凝土温控、灌浆压力等1600个监测点实时预警;
3.隧洞施工技术:在输水隧洞段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衬砌厚度从1.2米优化至0.8米,钢材用量减少25%;
4.移民安置模式:创新“集中安置+产业配套”方案,建设移民新村4个,配套食用菌种植基地1200亩,确保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不低于2.8万元。
工程质量管理执行“双总师”制度,设立专项质量基金800万元,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目标值99.9%。安全管控引入智能安全帽、AI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违章行为识别率95%、隐患整改闭环率100%。

漳平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工建设,标志着福建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该工程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为东南沿海地区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其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将对同类项目产生重要示范效应。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