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2025年2月抽水蓄能项目进展显著 多省重点工程实现关键节点

2025-03-19

2025年2月,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密集突破期。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当月全国共有16个省级行政区、28个在建抽水蓄能项目完成重要工程节点,累计新增装机容量达780万千瓦,完成投资额超240亿元。其中,变速机组技术应用、智能建造体系创新、生态保护工艺升级成为本阶段技术突破的核心领域,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强有力支撑。

工程建设与技术突破
变速机组技术规模化应用
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完成座环蜗壳吊装,该机组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宽频域变速控制系统,频率响应范围扩展至45-55赫兹,调节精度达±0.005赫兹。蜗壳外径5.7米,总重120吨,焊接采用“激光跟踪+窄间隙气体保护”工艺,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100%,平面度偏差仅0.2毫米,创国内同类工程最高精度纪录。项目团队通过三维逆向建模优化吊装路径,将120吨部件空中姿态误差控制在±1.5毫米内,并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安装数据全程可追溯。

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末台(4号)机组完成空载调试,其转轮直径4.2米,设计水头756米,通过CFD流体动力学优化叶片型线,水泵工况效率提升至92.3%,水轮机工况效率达94.2%,较传统机组综合效率提高9%。该机组搭载东方电气研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内置1280个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振动、摆度、绕组温度等参数,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9.6%。调试期间,机组摆度值峰值78微米,定子绕组温升每小时1.2℃,均达到国际特级机组标准。

智能建造体系创新实践
甘肃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启动开挖,项目引入“北斗定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17.8万立方米石方进行数字化建模,将爆破误差控制在±15厘米内。施工中采用鞍钢定制WDB620高强钢板,屈服强度达620兆帕,抗拉强度提升至780兆帕,压力钢管壁厚减少12%,节约钢材1600吨。此外,项目团队开发智能爆破控制系统,通过微差爆破技术将振动速度控制在2厘米/秒以下,减少对周边山体结构的扰动。

安徽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完成截流验收,项目应用智能焊接机器人集群,完成36条环缝焊接,焊缝总长182米,一次超声波探伤合格率99.8%,工期较人工缩短40%。其BIM数字孪生平台模拟机组启动过程,提前发现37项潜在干涉问题,减少调试时间15天。施工期间,压力钢管安装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温差严格控制在12℃以内,降低结构裂缝风险。

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
重庆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弃渣综合利用率达73%,658万立方米开挖料经破碎筛分后转化为混凝土骨料,直接用于上下库坝体浇筑,减少外运弃渣量73%,节约土地45亩。边坡修复采用“植被混凝土+土壤菌群活化”技术,在28万平方米裸露岩面喷射植生基材,6个月内实现草本植被覆盖率90%、木本植物成活率85%。

河南林州弓上电站建设日处理4000吨循环水站,采用“絮凝沉淀+膜过滤+紫外线消毒”三级工艺,出水COD浓度稳定在15毫克/升以下,悬浮物含量低于10毫克/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处理后的水用于施工降尘和绿化灌溉,实现废水零排放。

环境影响精准管控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对进厂交通洞实施微震监测系统,布设加速度计、应变计等传感器120个,岩爆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压力钢管安装阶段,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技术,将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在48℃,内外温差限制在12℃以内,减少结构裂缝风险。此外,项目团队在施工区周边设置10套噪声监测站,实时控制机械作业音量,昼间噪声值稳定在55分贝以下,夜间低于45分贝,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电网调节能力提升
本月投产的抽蓄项目合计新增调峰能力540万千瓦,年调峰电量达62亿千瓦时。以甘肃张掖盘道山电站为例,其140万千瓦装机可使西北电网调峰能力提升9%,减少火电调峰启停次数年均1800次,等效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湖北罗田平坦原电站通过黑启动功能测试,可在电网全停后2小时内恢复重点区域供电,将区域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9%。

产业链协同发展
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哈电集团完成福建永安电站4台300兆瓦机组签约,其转轮铸件精度达IT7级,表面粗糙度Ra≤3.2微米,叶片型线误差小于0.05毫米;南瑞集团研发的第三代控制器响应速度缩短至20毫秒,较进口设备成本降低40%。河北抚宁电站压力钢管采用上海电气定制焊接机器人,环缝焊接效率提升3倍,焊缝UT探伤一次合格率99.5%。

区域经济带动显著:浙江宁海项目累计吸纳本地劳动力2100人,培养高级焊工、起重机械操作员580名,人均月收入增加3200元。其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7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年产值15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鞍钢高强钢板生产线年产能突破5万吨,南瑞集团控制设备检测中心年服务产值达2.3亿元。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精准化质量控制体系
广东肇庆项目建立区块链质量追溯系统,关键部件安装数据实时上链,形成涵盖材料批次、焊接参数、检测结果的不可篡改电子档案。蜗壳水压试验压力达6.3兆帕的1.5倍(9.45兆帕),保压时间持续30分钟,泄漏量仅0.01升/分钟,优于设计标准5倍。压力钢管焊接采用“双人双机”对称施焊工艺,将环缝收缩量误差控制在0.3毫米内。

智能化安全管控
安徽芜湖西形冲电站应用“三防三控”体系(防坍塌、防渗漏、防机械伤害;风险分级控、过程智慧控、全员参与控),布设智能监控摄像头87个,AI识别未戴安全帽、违规跨越警戒线等23类违规行为,自动触发声光报警系统。施工期间,千万工时事故率降至0.012,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76%。通风兼安全洞施工阶段,采用微震监测技术预警岩爆风险17次,规避重大安全隐患。

重点工程节点详述
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
1号机组座环蜗壳吊装过程中,项目团队应用北斗定位系统与液压同步提升装置,将120吨部件吊装误差压缩至±1.5毫米。蜗壳采用WDB620高强钢板焊接,焊缝总长超800米,通过激光跟踪技术实现焊接变形量小于0.5毫米。

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
4号机组空载调试期间,完成0-35万千瓦负荷阶跃测试,机组上导轴承摆度值峰值78微米,下导轴承摆度值82微米,定子绕组温升每小时1.2℃。并网阶段以±0.1°相位差接入500千伏电网,电压波动率0.48%,频率波动率0.003赫兹。

甘肃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
上水库开挖采用数码电子雷管微差爆破技术,单次爆破方量1.2万立方米,振动速度控制在2厘米/秒以下。压力钢管安装应用智能焊接机器人,环缝焊接一次合格率99.8%,工期缩短40%。

重庆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
引水隧洞1号施工支洞贯通阶段,采用TBM掘进机日均进尺8.6米,较钻爆法效率提升3倍。弃渣经破碎筛分后,生产混凝土骨料45万立方米,用于坝体填筑。

河南林州弓上电站
导流洞全线贯通后,开展“两级充水、五级排水”试验,7天内完成3.79万立方米水量调度,验证了引水系统密封性。循环水站处理后的水质COD浓度稳定在15毫克/升以下,用于混凝土养护和绿化灌溉。

安徽芜湖西形冲电站
通风兼安全洞进洞施工阶段,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准确识别断层带3处,调整支护方案后避免塌方风险。微震监测系统累计预警岩爆17次,保障施工安全。

工程意义与行业影响
2025年2月的建设进展表明,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已形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智能运维”的全产业链能力。变速机组、数字孪生、生态修复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单站建设周期缩短至54个月,较“十三五”时期效率提升28%。当月投产项目预计每年可替代标煤消耗1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5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12.6万公顷。世界能源理事会(WEC)评价称,中国抽蓄工程“正在重新定义清洁能源调度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范式”。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