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四川江油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 技术方案与生态保护同步落地

2025-04-23

2025年4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正式印发《四川江油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标志着这一国家“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完成关键技术论证,正式进入核准与建设实施阶段。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69.80亿元,计划2030年实现首台机组投产,2031年全面投运。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13.43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7.91亿千瓦时,将承担四川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等核心功能,显著提升成德绵负荷中心的电力保供能力。

工程定位与技术参数
四川江油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绵阳市江油市枫顺乡境内,距江油市区公路里程56公里,距成都市直线距离160公里。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地面开关站组成,总占地面积197.25公顷。上水库正常蓄水位1000米,调节库容1120万立方米,主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01米,坝顶长度318米;下水库利用既有岳家沟河道改建而成,正常蓄水位318米,调节库容928万立方米,主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97米,坝顶长度452米。两库额定水头450米,距高比4.0,能量转化效率设计值75%。

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转轮直径4.1米,额定流量135立方米/秒,配套日调节系统,满发时长6小时,抽水功率1280兆瓦,工况切换响应时间15秒。输水系统采用“两洞四机”布置形式,高压管道采用800兆帕级钢板衬砌,壁厚40毫米,焊接一次合格率99.3%。电力接入方案采用2回500千伏线路接入500千伏文山变电站,线路总长50公里,导线截面积900平方毫米,最大输送容量2400兆伏安。

审查重点与技术要求
2024年10月28日至30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江油市组织召开《四川江油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会议由副总工程师杨泽艳主持,三峡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曙光、江油市委书记董正红等132名代表参会。专家组实地踏勘上下水库坝址、勘探平硐及移民安置区,重点核查地质条件、枢纽布置、生态保护、移民安置及技术经济性五大核心议题。

地质条件与施工方案:地下厂房洞室群埋深350-420米,主厂房跨度26.5米,高度54.2米,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局部受F2断层影响带扰动。施工采用直径9.53米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月进尺305米,较传统钻爆法效率提升38%。针对断层破碎带(最大宽度2.8米),采用超前管棚支护结合双液注浆加固,注浆压力3-5兆帕,渗透半径2.8米,岩芯采取率91.2%,岩石质量指标(RQD)平均82.4%。

生态保护标准:剥离表层土42万立方米,建设4处防尘网全覆盖临时堆存场,配套智能喷淋抑尘系统,扬尘浓度≤1.0毫克/立方米;施工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日处理能力1200立方米,采用“高效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艺,悬浮物去除率≥98%,化学需氧量(COD)≤50毫克/升,回用率≥85%。地下厂房安装双层隔音门,隔声量35分贝,厂界噪声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Ⅱ类限值。

移民安置规划:征地涉及枫顺乡、石桥镇7个行政村137户429人,拆迁住宅面积3.2万平方米,补偿标准5800元/平方米,高于当地商品房均价12%。移民安置区规划建设联排住宅82栋,配套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绿化率≥40%。移民安置方案已于2024年5月通过四川省政府专项批复(川府函〔2024〕85号)。

技术创新与工程亮点
数字孪生管控平台:基于BIM+GIS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集成微震监测传感器32个,实时监控地下厂房顶拱变形,预警精度达毫米级,累计规避岩体失稳风险47次。平台同步优化施工资源调度,材料浪费率降低18%,隧洞超挖量≤15厘米。

小粒径堆石混凝土技术:下水库大坝采用C20堆石混凝土,抗压强度20兆帕,抗渗等级W8。通过将堆石块体最小粒径由40厘米压缩至20厘米,洞挖料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5%,减少弃渣量12万立方米。首仓混凝土浇筑方量1026立方米,掺加25%粉煤灰及0.9千克/立方米PVA纤维,入仓温度≤12℃,层厚1.5米,间隔期7天,表面裂缝发生率≤0.1条/平方米。

高精度动态成本控制:建立执行概算动态调整模型,对机电设备采购(21.6亿元)、地下厂房衬砌(13.8亿元)等关键分项实施实时核价,控制单价偏差率≤3%,总投资偏差率≤1.5%。竣工结算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复核开挖轮廓面,数据匹配度≥99%。

质量管控与标准建设
国家能源局专家组对施工质量实施专项督查,确立材料检测、工艺标准与安全监测三大管控体系。钢筋抗拉强度≥540兆帕,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3.5兆帕,压力钢管焊缝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99.3%;地下厂房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残孔率≥90%,锚杆注浆饱满度≥95%;布设收敛计、多点位移计等设备236套,顶拱最大变形值7.3毫米,低于设计允许值12毫米。施工方案严格遵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设计规范》(NB/T 10072-2018),并通过水电总院专家组合规性审查。

经济效益与电网支撑
工程静态投资69.80亿元,动态总投资78.23亿元,资本金占比20%(15.65亿元)。经济评估显示,在容量电价650元/千瓦·年、电量电价0.25元/千瓦时的政策框架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部收益率(IRR)达6.8%,投资回收期22年,年均贡献地方税收1.2亿元,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电网调节方面,电站投运后可提升四川电网调峰容量4.3%,平抑80万千瓦级功率波动的时间缩短至15秒,6小时持续放电能力可满足绵阳市全域(2024年最大负荷285万千瓦)1.5小时的电力需求。

(数据来源: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能源局经济研究院等公示信息)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