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陕西西乡旱船漕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5-04-25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于2025年2月组织召开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原则通过陕西西乡旱船漕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方案。该项目作为西北地区首座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的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其建设将有效填补陕西电网调节容量缺口,为新能源规模化消纳提供关键支撑。
工程布局体现地质条件适配性
电站选址于汉中市西乡县杨河镇与柳树镇交界处,距西乡县城直线距离12.7公里,距汉中市区66公里。枢纽工程规划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机组,额定水头550米,年发电量13.19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7.59亿千瓦时。
上水库选址旱船漕凹地,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最大坝高60米,总库容908万立方米;下水库采用双坝结构,道沟大坝最大坝高96米,总库容930万立方米。输水系统采用"两洞四机"布置方案,总长度2427米,输水隧洞直径7.5米,设计最大水头550米,水头损失系数控制在0.015。
技术方案通过多维度验证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工程区基岩为三叠系灰岩,岩体完整性系数0.65,属Ⅱ类围岩。地下厂房顶拱最大埋深580米,通过预应力锚索与系统锚杆组合支护方案,围岩变形量预计可控制在15毫米以内。压力钢管设计采用国产B780CF高强钢,板厚优化至50毫米,焊缝探伤合格率目标值设定为99.6%。
2025年2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预可研审查会上,21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重点验证三大技术方案:上水库智能碾压系统通过北斗定位实现填筑层厚80厘米误差±3毫米控制;岩锚梁承载系统经1:10模型试验确认8度地震工况稳定性;动态环境流量模型确保最小下泄流量0.021立方米/秒。
生态保护措施严格对标法规
项目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第三十四条关于生态流量管控要求,在牧马河支流叶家沟设置三级监控网络,新建3座自动测报站实时监测溶解氧、pH值等6项水质指标。水土保持方案计划治理边坡58公顷,种植抗逆性乔木18万株,配套建设截排水沟42公里。
移民安置规划采用集中安置模式,选址杨河镇高家池村新建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茶叶加工厂与技能培训中心。文物保护专项方案对工程区内两处清代水利设施实施原址保护,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毫米级数字档案。
工程投资与效益测算
根据预可研报告,工程静态投资81.22亿元,建设期利息及价差预备费另计。施工总布置方案通过BIM技术优化,临时占地面积由原方案111公顷缩减至86公顷,减少耕地占用127亩。运营期预计年均可贡献税收2.8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800个,带动当地建材、物流产业产值增长12亿元。
电网仿真分析表明,电站投运后可将陕西电网调峰能力提升18%,年减少弃风弃光电量11.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9万吨。柔性输电系统设计动态无功调节能力180兆乏,可将区域电网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6%。
核心技术推进国产化进程
项目机电设备采购明确国产化率不低于95%,其中可逆式水泵水轮机核心部件采用东方电气第三代产品,设计最高效率92.5%;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中国电科院HN-3000平台,控制周期缩短至60毫秒;500千伏GIS设备绝缘性能目标通过1050千伏雷电冲击试验。
前期工作进入快车道
中国电建西北院以1.596亿元中标预可研及可研阶段勘察设计,目前已完成1:2000地形图测绘、30个地质钻孔和12公里物探线勘测。计划2025年三季度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2026年上半年启动主体工程施工招标。
数据来源: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预可研审查意见书及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技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