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黄河保护典型案例 强化流域治理法治保障
2025-04-2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精神,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水利部深化协同联动,于2025年4月25日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第二批)》。此次发布的15个典型案例,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管控、文化遗产保护等核心领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基准,通过数据化呈现、技术化解析和制度化总结,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复制的法治实践样本。
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 破解流域治理碎片化难题
黄河流域横跨九省(区),涉及水资源管理、防洪安全、生态修复等12类监管职责,传统治理模式易出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问题。2023年6月,最高检与水利部签署《关于加强黄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的框架协议》,确立“季度联席会议”“重大案件联合督办”“跨省线索移送”等7项机制。截至2024年底,双方联合开展专项督查行动23次,覆盖青海龙羊峡至山东黄河入海口3468公里干流及43条重要支流,推动建立流域省际断面水质监测站117个,实现水文数据实时共享。
在制度设计层面,两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工作规程》,明确生态损害评估标准、赔偿金使用范围及跨区域协同执行程序。2024年,沿黄九省(区)通过该机制追缴生态修复资金4.7亿元,其中内蒙古乌梁素海污染治理案、甘肃陇东油区土壤修复案分别落实赔偿金1.2亿元和6800万元,资金使用效率经第三方审计达93.6%。
技术赋能精准执法 全链条锁定生态破坏证据
针对非法采砂、违规取水等隐蔽性违法行为,水利部建成“黄河流域智慧水利监管平台”,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下水位传感等8类技术手段。2024年数据显示,平台累计识别河道异常扰动区域127处,自动预警非法采砂行为39次,定位精度达0.5米;通过比对2019-2024年汛期卫星影像,发现并整治侵占河道养殖区46处,恢复行洪断面面积12.3平方公里。
检察机关同步升级技术取证能力。河南省检察院搭建“黄河生态保护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接入水利、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数据12类、4000余万条,构建水土流失、工业排污等9类算法模型。2024年,该平台推送公益诉讼线索437条,立案查处违规排放重金属企业17家,督促修复受污染耕地2200亩。山东省检察机关运用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实施季度性航拍监测,累计发现并整改违规建设项目8个,生态修复达标率100%。
典型案例解剖:数据量化治理成效
本次发布的案例均附有技术参数清单与治理效果量化表,凸显法治手段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案例1:宁夏中卫段河滩生态修复案
涉事企业违规占用河道建设旅游设施,导致3.2公里自然岸线硬化。检察机关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获取地形变化数据,联合水利部门测算行洪能力损失率达18%。经公益诉讼,拆除硬化地面12万平方米,补种耐碱植被柽柳、沙枣等18万株,土壤有机质含量从0.6%恢复至1.8%,鸟类种群数量同比增加23%。
案例2:陕西榆林煤矿疏干水回用监管案
某煤矿企业未按许可量取用地下水,超采率达147%。执法部门依托智能水表与远程监控系统,锁定其2019-2023年超采数据(累计超采量达386万立方米),追缴水资源税及罚款共计2746万元。企业投入5800万元建成矿井水深度处理系统,回用率从35%提升至92%,年节水达210万立方米。
案例3:山西汾河文化遗产保护案
针对汾河古渡口遗址周边违规施工问题,检察机关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分析遗址本体受损程度,推动划定2.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设置沉降监测点45个。经修复,遗址区地下水位回升1.2米,文物本体裂缝扩张速率由每年0.8毫米降至0.1毫米。
刚性约束落地 水资源管控指标全面优化
《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流域内31项约束性指标完成率达91%。2024年数据显示:
用水效率:万元GDP用水量降至28.6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23.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92,超过全国均值4.7个百分点;
水质改善:干流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达86.5%,较2018年提高19个百分点;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34.7%和28.3%;
生态流量:10个关键控制断面下泄流量达标率从76%提升至94%,重点河段鱼类产卵期水温波动范围缩小至±1.2℃。
水利部通过“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实现全流域5.6万个取水口动态监管,2024年核减超指标取水项目67个,压减取水量2.3亿立方米。在农业领域,内蒙古河套灌区实施“水权交易”,将节约的1.1亿立方米水指标转让至工业项目,单方水效益从6.3元增至41.7元。
制度创新清单:九省(区)差异化治理路径
沿黄各省(区)结合地域特点推出27项创新机制:
青海:建立“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湿地沼泽”一体化监测体系,布设生态传感器412个,2024年三江源区固碳量增加12.6万吨;
河南:推行“河长+检察长”制,2024年联合巡河187次,解决妨碍行洪问题43个;
山东:试点“排污权抵押贷款”,为37家企业提供绿色信贷11.4亿元,COD排放量同比下降14.8%。
数据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及沿黄九省(区)人民政府公开发布的统计公报、专项行动报告及《黄河保护法》实施评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