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圆满完成考核试运行,第三台机组正式投运
2025-07-31
工程节点实现与技术验证
近日,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顺利完成15天考核试运行,各项指标全面优于设计标准,标志着该电站第三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试运行期间,机组累计启动31次(抽水工况16次、发电工况15次),启动成功率达100%,设备故障率为零。核心运行参数严格控制在安全阈值内:上导摆度峰值0.05毫米、下导摆度0.06毫米、水导摆度0.08毫米,均低于国标允许上限(0.1毫米)。温度监测数据显示,推力瓦最高温度68.2℃、定子线棒最高温度82.3℃,较设计限值低12℃。这一里程碑事件验证了机组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为后续机组调试树立技术标杆。
国家战略定位与电网功能
作为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工程,五岳电站总投资65.63亿元,装机容量100万千瓦(4×2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8.57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1.43亿千瓦时。电站通过500千伏出线接入河南电网,承担调峰、填谷、调频、事故备用等核心功能。实测数据表明,单台机组可在120秒内响应250兆瓦负荷波动,为电网提供瞬时调节能力。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支撑新能源消纳超20亿千瓦时,缓解豫南地区峰谷差率达35%的供电压力。
高端装备制造与安装精度
机组核心部件制造体现我国高端装备技术实力。水轮机转轮采用X13CrMoCoV不锈钢整铸焊接结构,直径5.2米,重128吨,叶片型线误差控制在0.15毫米级。发电机转子磁轭由1.5毫米厚冲片叠装,整体圆柱度0.42毫米(行业标准≤0.6毫米)。安装过程中,轴线调整精度达0.02毫米/米,推力轴承镜板水平度0.02毫米/米。转子吊装采用双桥机并车技术,476吨部件在42米高空就位误差±1毫米,创国内同类型机组吊装精度纪录。
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创新
电站地下工程规模居华中地区之首,洞室群总长11.3公里,含40余条隧洞。主厂房开挖体积24.8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施工突破三大技术瓶颈:
开挖精度控制: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半孔率稳定在95%以上,超挖量≤5厘米
高压岔管衬砌:在HD值2380米·米(设计压力8.0兆帕)条件下,采用65°分岔角混凝土衬砌结构,衬砌厚度1.0米,较钢衬方案节约钢材3800吨
深竖井施工:反井钻机一次成型224.5米通风竖井,垂直度偏差小于1‰
调试运行技术体系升级
2号机组调试继承首台机组"六个一次性成功"经验,并实现三项突破:
智能监测系统:部署126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振动、温度、摆度数据,生成运行曲线图850组
工况转换优化:发电转抽水工况耗时4分28秒,较设计标准缩短18%
甩负荷控制:100%额定负荷(250兆瓦)甩负荷试验中,转速上升率18.7%(设计限值25%),压力上升率26.3%(设计限值30%)
智能建造与数字化管控
项目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平台,实现三大智能化管理:
地质预报系统:TSP303+地质雷达完成超前探测126次,岩性判识准确率92.3%
灌浆监控平台:实时调控12.6万米帷幕灌浆参数,浆液密度波动范围±0.02g/cm³
混凝土温控体系:2850个传感器联网监控,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18℃
生态保护与绿色施工
工程建设严格遵循环评要求,环保投入1.82亿元: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4800吨,COD排放浓度≤30mg/L
表土剥离保护48万立方米,边坡生态修复26.5万平方米
厂界噪声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低于Ⅱ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经济社会效益实证
经第三方机构核定,电站投运产生三重效益:
经济效益:年发电收益4.28亿元(标杆电价0.5元/千瓦时),净收益8500万元
环境效益:年节约标煤11.68万吨,减排CO₂ 29.14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16.3万亩
社会效益:建设期创造就业岗位3200个,运营期提供专业技术岗位120个
工程进度与生产准备
截至2025年7月,1号机组完成总装90%,定子绕组耐压试验达35千伏/1分钟标准。运维团队编制技术规程38项,应急预案42个,备品备件储备率98%。生产管理系统(SIS)接入1.8万个监测点,实现设备状态全时域监控。
数据来源:电站工程验收报告、运行日志及国家能源监管机构备案文件。